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昭和天皇自述录(三)

翻译:老狼是也 风灵 2018-12-23

风灵按:这次连载的部分截至日本最后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依前例,在史料中出现的“支那/大东亚战争”等原始称谓予以保留。


第 二 卷

 

 

宣战诏书

 

东条又拿来了宣战诏书。


裁可最后的文案时,我对东条说,明治天皇以来就与英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在外访时,也曾受到欢迎和款待,与英国诀别,实在令人痛心和惆怅。东条后来对木户感慨道,对英感情竟然如此不同啊。


(据当时的内阁书记官稻田说,东条首相承受上意在宣战诏书中插入了 “并非朕之本意”和“皇祖皇宗的神灵在上”这两句话,也许我确实这么说了。)

 

向罗马法皇派遣使节

 

开战后初次向罗马法皇派遣使节,这是我提出的想法。


我过去访问罗马以来,一直想着无论如何一定要与罗马法皇建立联系,因为这对于日本移民问题来说也是必要的。和广田[外相]说了,广田也表示赞同,但是并未予具体实施。


开战后,我考虑要与罗马法皇建立关系,在战争结束时或将有利些,派驻人员的话也便于收集世界情报,与此同时罗马法皇具有遍及世界的强大的精神支配力量。于是向东条提出派遣公使的要求[昭和十七年(1942年)4月特命全权公使原田健赴任]。


后来我想派大使,认为最初派驻大使就好了。只是因为处于战争中,从国内无法选出有能力的人选,以及因为日德同盟关系,法皇与希特勒关系疏远,或也不能籍此展开充分的活动,令人遗憾。

 

 

拒绝用诏书鼓励民众、以及伊势神宫参拜

 

东条内阁末期,然后是继任的总理小矶[国昭]、铃木[贯太郎]也都有同样的请求,想要我发表诏书对战时的国民进行鼓励。


但是,如果发表诏书也不能呼吁立即恢复和平,只能使用讴歌战争、赞成侵略的语言,这成为违背皇室传统的事情,我一一加以拒绝了。木户也持有相同的意见。


在这里,我想谈谈十七年(1942年)12月10日参拜伊势神宫时的心情。看那时的参拜告文也可以了解的,这与其说祈祷胜利,不如说是祈祷和平早日到来。


<注>天皇的伊势神宫参拜实际是12月12日。当时的报纸报道称:“在征战之时,万乘之君王亲往神宫参拜,向御神奉奏告文,这是天皇亲自祈祷胜利的盛事,乃御神镇座神宫以来史无前例……”

并且,天皇在战后的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1月13日也曾说:“伊势神宫不是军神而是和平之神。因而,祈愿战胜什么的,不就遭遇了神的怨怒吗?”(摘自《侧近日记》)

 

战败的原因

 

战败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   兵法研究不充分,即孙子早已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根本道理还是没有真正领会。

第二、   过于强调精神却轻视科学。

第三、   陆海军的不协调。

第四、   没有具备常识的领袖,缺乏像曾经的山县[有朋]、大山[严]、山本权兵卫那样的大人物,在政略、战略两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而军部领导者许多都是专业人才却缺乏对部下的统帅力,因而招致所谓的下克上问题。


<注> 在最近公开的日期为昭和二十年(1945年)9月9日天皇给皇太子(现平成天皇)的书信与这一自述进行对比,显示了令人感兴趣的事实。天皇在信中写道:“若论败因,我想说几句”,接着昭和天皇写下如下的内容:

“我国人太过信奉皇国,而我国军人轻视英美,过分强调精神却忽视了科学。

“明治天皇时,有像山县、大山、山本那样的名将,而今恰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那样军人飞扬跋扈,不识大局,知进不知退。”

天皇确信的所谓太平洋战争史观,从这两个文件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东条内阁的外交

 

最初美英计划进攻非洲时,我曾认为德国把重点放在苏联,不如把它放在非洲,要东条提请德国注意。这是否得以转达,因为有大岛在,就不得而知了。


以后美英在法国本土登陆时[昭和十九年(1944年)6月],我嘱托转告德国,应该仅在对苏方面进行防御,运用主力来迎击美英。最后,苏军逐渐侵入德国时,我主张应该果断对苏谈和,这点我想大岛转达给了德方,然而德方并没有接受。


日德利害关系的不一致,在外交上成为日本的败因。


<注> 在“东条内阁的外交”这一节中,天皇的自述几乎都是初次公开的事实。唯一在公开发表的记载中能够得到佐证的是,联合国军在法国登陆后不久的昭和十九年(1944年)7月22日,小矶、米内 连立内阁成立时的天皇的发言。

“陛下提出,要尊重宪法,绝不能有刺激苏联的举动”(摘自《近卫日记》—小矶的致辞)

可见天皇对于苏联具有非同一般的关注。

另外,就像天皇自述的那样,驻柏林大使大岛在9月4日会见了里宾特洛甫外相,接着又拜会了希特勒,传达了日本有意就德苏和平问题进行斡旋,对此希特勒答道:

“我充分研究了斯大林的性格和做法。我认为只要他不承认自己处于弱势,就不会接受和平。我考虑必须要再一次在东方狠狠打击苏军。”

希特勒对于新开发的火箭V1和V2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籍此来取得军事上的成功。

 

东条内阁的内政

 

关于东条内阁为什么倒台,为什么不是我让他倒台的,这里做些说明。


东条内阁落入低潮的原因:

一、马里亚纳的失败和陷落

二、他太多使用宪兵,伤害了国民的感情

三、东条兼职太多,过度繁忙,为此我的愿望也不能通过他传达给全部的官吏,而东条的心情也不能让国民理解,评价变得很差。


我认为大概就是这三点。

 

关于东条这一人物

 

本来东条这个人,提出什么要求的话还是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之所以他被批评为专制者,就在于他揽下太多职权而繁忙过度的原因,所以自己的意图不能传达下去,而又过分倚重宪兵。


加之,他起用了诸如田中隆吉[昭和十七年(1942年)为止为兵务局长]、富永[恭次/兼人事局长] 次官,总之评价甚差而且自行其是的人,也是影响了对东条评价的原因。


实际上,我看东条在后期对部下已经难以控制了。


东条工作非常勤勉,平时要求的事情他都能够周密考虑加以处理,也有诸多优点。


马里亚纳的防御也是在他兼任参谋总长后[昭和十九年(1944年)2月],经督促终于开始进行的,但为时已晚。那时,我竭力反对非战斗人员的“玉碎”,而世间却把“玉碎”归罪于东条。


还有十八年[实际为十七年(1942年)]4月对美飞行员处罚时[杜立德的对日空袭],根据东条的意见交付审判,本来说全部处以死刑的,但因为东条反对,只对负有责任的三人判处枪毙,其他人由敕令被判无罪。这是东条与参谋本部之间取得妥协的结果。实际上那些飞行员进行射击的目标似乎是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阵地,因此我认为这三人也并无责任。


此外,东条在大东亚各地巡回访问[昭和十八年(1943年)春至夏季]的事情,这是得到我的许可进行的,但被认为是自我炫耀也遭到了恶评。对于东条兼任参谋总长的事情、设置大东亚省的事情[昭和十七年(1942年)11月],我并不赞成。要说其他事情,比如遵守和支那(译注:指与汪伪政权)的条约的考虑,这应予以肯定。


<注>东条首相兼陆相在昭和十九年(1944年)2月更兼任了参谋总长,岛田海相也兼任了海军军令部长。这一异常的措施遭到各方面的强烈反对,被指责为有违宪法。在御殿场疗养的秩父宫就三次提出了质问状。对此东条答称:“国务和统帅全部由天皇一人发动而运作。东条立足于这一意义上仅以拳拳之心膺服与此。作为陆军大臣的东条兼任参谋总长……确实是特例的处置,因此产生异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认为是非对错的议论可以一任后世史学家来评说……而回到国家本身之大义上来说,这是东条自身也无法苟同的”(摘自《大东亚战争全史》)。

这反映了受到天皇全面信任的东条充满着自信,但同时也是当时被称为“东条幕府”这一恶评的证明。

 

后藤文夫 [东条内阁的国务大臣]曾经说,自己作为阁僚时,对于东条的恶评一直不能理解,而不再担任阁僚时,对于这种严酷的批判感到非常吃惊。


木户好像也对东条提出了许多忠告,据说结果变成一场激辩。


这里想谈谈东条的人事安排问题。


首先是岛田[繁太郎]的问题,岛田与东条非常亲密,但他在海军中口碑不佳。


高松宫也来说不用岛田为好。而且伏见宫也被冈田[启介]大将游说,让他代表海军向岛田提出忠告劝其辞去大臣职务,一时还拿来报告,直接向岛田提出让其专任军令部总长,由米内来担任海军大臣的方案。


这时,我对伏见宫说了两个条件,这一人事安排如果导致东条内阁倒台将是难以接受的,同时我觉得不能让岛田不干。而岛田也拒绝了伏见宫的劝告。伏见宫的劝告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这个方案本是冈田提出的,伏见宫加以润色再拿来用,这当然无法说服岛田。我对岛田的功绩还是认可的。之所以他不被下属待见,是因为他为人聪明,也有预见力,所以在和东条商谈时寥寥数语就能达成共识,反过来他对下属就是强制性命令压服,这就使他遭到恶评。


因为对岛田的评价确实很差,我为了使得东条内阁能够更好地继续下去,也向东条提出免去其大臣职务的要求,于是东条就将他罢免了。


而这时东条对岛田说好像是我对岛田不信任,岛田也就莫名其妙地信了,其实不如说我仍和以上说的那样对他是信任的。


<注> 从这一节中天皇的自述中马上想起两件事情。

其一,6月25日伏见宫叫来岛田,强烈劝告岛田辞去海相职务,让米内来担当此职。一贯被人视为伏见宫的亲信随从的岛田这时却断然拒绝了,他说:“或许确如殿下所言。但如果我辞职的话,东条也会辞职,这将导致内阁更迭,因此我无法遵从。”(摘自《高木惣吉日记》)曾经是岛田庇护者的伏见宫为什么如此抛头露面呢,从天皇的自述中这个谜就解开了。

其二,7月13日早上,由木户内大臣向东条提出了内阁改造的三大条件,“一、不要兼任总长;二、更换岛田海相;三、组成举国一致的态势”,东条却仍然态度强硬。这天下午,东条以参谋总长的资格问题是统帅事项为由向天皇上奏时,他确认木户的意见是否是天皇的旨意,天皇这时明确答称确实如此。天皇的自述再次证明了公开的资料是正确的。

 

岛田的后任不是米内,东条拿来的人选是野村(直邦),对于野村我并不赞同,但没有过度勉强。


为什么不赞成,因为以前野村从德国回来时,我听他谈过关于德国的情况。

我认为德国对苏联宣战的做法正好与拿破仑侵攻莫斯科而最终败北一样,英雄如果过分自高自大的话,就容易迷失方向。对此,野村不停地进行强辩,因此我觉得这个人不成大器。


下面再说参谋总长的人事安排,一旦裁可任命了后宫[淳](译注:“后宫”是姓氏并非皇族)又被换成了梅津[美治郎],这是个非常微妙的事件。


之前东条为参谋总长人选问题曾咨询了元帅,元帅认为皇族绝对不适宜出任,于是东条最初推荐的是后宫


我在东条推荐后宫时对东条说,元帅的意见很正确,但同时问还有没有更优秀的人选。东条退下后,恰好这时任命后宫为参谋总长的上奏书送到,我也就裁可了。


东条似乎理解了我的意图,于是尽管我已经裁可,仍奏请把推荐后宫的上奏书取消,重新推荐了梅津。


这样一旦取得裁可的东西,东条再度奏请取消的这类事情,之前和之后都未曾发生过。


<注> 关于此事《侧近日记》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2月12日一节记载了天皇如下的话:

“没有谁像他(译注:指东条)那样立即按照朕意加以实行的人了。上奏已经裁可的参谋总长,都即刻加以变更换成了梅津。总之,近卫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却不予采用和实行;东条却与此相反,不善于听他人言说而是马上进行反驳,所以不讨人喜欢。”

 

东条关于内阁改造陈述了各种方针,但似乎不明白改造的重点在哪里。他希望采用重臣入阁来承担责任,我却认为这并不重要。


东条和米内交涉了由他来出任国务大臣的事,米内却说,如果是海相的话可以接受,但自己对于政治一概不懂,不具备承担首相授任国务大臣的能力,拒绝了东条的邀请。这如实反映了米内的人格。


改造的重点就是首相兼职过多,要由他人来加以分担。


东条事务处理能力很强,也理解民意,而万事……

[从文意看还未完,但“资料”页码的103页~107页缺失]

……特别是不能体察知识阶层的意向。

 

高松宫也屡屡来我这里说及应该更换内阁的事情。


尽管东条内阁的评价如此之低,我没有推进内阁更迭,就是因为有田中内阁时的痛苦经验。


东条内阁还多少有其支持者,所以我想回避倒阁是宫中阴谋的这种猜忌,这是第一点。


再说,即使东条辞退了,还看不出能够挑选出比他更有能力的人选,这是第二点。


此外东条长期以来和大东亚各地的人都有接触,所以不能忽视这些关系,如果内阁更迭的话,大东亚有可能产生人心不稳之虞,这是第三点。


由于这三点原因我回避了更迭内阁。


木户大致持有相同的意见。因此,也回避着被人怀疑木户倒阁的行为。

 

东条辞职

 

东条被平沼劝说后,说不想躲在天子的庇护之下,堂堂提出了辞呈。


我对东条抱有同情,但无意对其进行辩护,只想梳理事实的真相,所以说了这些。

 

 

小矶内阁

 

① 小矶内阁


东条内阁总辞职后的重臣会议上,作为首相的候选提出了三人,第一寺内[寿一]、第二小矶[国昭]、第三畑[俊六]。关于寺内[南方军总司令官],东条认为敌方正在逼近菲律宾岛,此时召回有困难,因而作罢。关于畑[支那派遣军司令官]因为重臣中多数人反对,于是就选择了小矶[朝鲜总督]。


我对小矶稍稍有些不安,听说他曾与三月事件有关联,又好异想天开,而且不懂经济。因为米内、平沼二人进言推荐,虽然不遂本意,但还是向他颁发了组阁大命。最初是单独任命小矶的,突然近卫来说让小矶和米内两人联立的话更为妥当,于是重新听取了重臣的意见,向二人颁发了大命(译注:所谓“联立”,就是由米内担任副首相)。


让米内担任海军大臣有如下的经过。


7月21日(内阁成立于22日)上午9点半,野村[直邦]不经过武官长也不经过内大臣突然闯来,称:听说米内内定为海军大臣,为此想确认事实确否。


这是因为野村从小矶那里听说了此事。


当时,海军省内部以野村为首、冈[敬纯]次官以及军务局长等一起形成了反对米内的暗流。我答称确实考虑让米内担当大臣。如果当时我不对野村明确自己意见的话,恐怕海军会推举其他人选吧。这样,小矶、米内的内阁就可能流产,幸好我事先从木户那里了解了海军的情况,所以安然地告诉野村我的意见。

 

小矶最初考虑由米内担任海军大臣,由末次[信正]担任军令部总长,但我反对由末次担任总长。后来米内就末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海军内部约有八成对他并不熟悉。


<注> 由米内就任海相时产生了恢复现役的问题。这使得海军中央部门感到犹豫。海军首脑7月18日马上召开了会议,一直争论到深夜。这时,小矶首相传达的“米内大将恢复现役,让其担任海军大臣”这一天皇的旨意成为焦点,最后达成的结论是首先要确认此说确实与否,于是就有次日野村的直接闯宫。天皇回答:“确实如此。让米内恢复现役担任海相。”

天皇的自述发言清楚地反映了天皇关注着各种情报和动态。天皇对于米内也给予极大的信任,这虽和对东条、岛田的信任性质略有不同,但令人关注。

另外木下道雄的笔记也是对天皇这一自述发言的佐证。

“关于近卫、东条、铃木、米内,简单概括的话,近卫的意愿是想要和平,但事实上他总是面对和平踟蹰不前,他太过在意自己的名声,处事缺乏决断和勇气,最终使得国家搁浅触礁。其后的东条尽了最后的努力也没能使国家脱险走上正轨。而继任的铃木首相和米内海相在政治手法上不如近卫,但具备勇气完成了终战的大事”(摘自《侧近日记》)

铃木首相就是铃木贯太郎。

 

② 关于小矶这一人物


这个小矶内阁如我预计的那样并不成功。就拿改造问题来说,有点风吹草动就摇摆不定,言而无信。另一方面我给予忠告的话马上就能接受,但是侧旁有人说什么就又动摇了。总之,缺乏主见也没有自信。为此,我就不时让米内对小矶进行忠告。

 

③ 讲和论的抬头


关于莱特湾决战的事情,不仅仅陆海军的意见不一致,即使是陆军内部,山下[奉文]、寺内[寿一]总军司令官和参谋本部之间的意见也难以统一。


山下主张守住菲律宾,这也许是最好的。我和参谋本部、军司令部的意见不同,希望在莱特湾打上一仗,如果美国遭到打击,就有可能寻求到妥协的途径,所以赞成莱特湾决战,但是我的意见也无法传达给统帅部。总之陆军、海军和山下的意见各不相同,就这样,山下也没能得到足够的兵力补充,勉强应战,而海军又非理性地蛮干,导致这一战的失败。


<注> 菲律宾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大将主张罗宋岛决战,对于决定在莱特湾决战这一变更,山下痛斥其为“将尽受后世史家的责难”。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元帅对山下说:“这是根据陛下的意思,也是元帅的命令”。

对于“陛下的意思”,山下就无言以对了。

而联合舰队倾尽全力,还编制了作为诱饵的舰队,拟进行对莱特湾的全面进攻作战,这被昭和天皇称为“蛮干”、“非理性”,结果舰队损失大半,此役日本海军的无能暴露无遗。

昭和二十年(1945年)4月30日,天皇问米内:“在莱特湾海战中舰队的使用妥当与否?”,其意就在于此。

 

莱特湾失败时,在国内就流传着天下大势已见分晓的情绪,国民士气消沈了。这是统帅部挟持着小矶和参谋本部,束缚了熟知当地情况的驻军的作战思路,尽在东京进行指挥的缘故。


当菲律宾岛作战失败不久,又迎来了冲绳决战,及川军令部长等还对胜利充满着信心。


于我而言在联军突破新几内亚的斯坦利山脉[十八年(1943年)9月]以后就失去了对胜利的期待。但仍抱着在什么地方能够痛击敌军以便赢取早日进行和谈机会的希望。因为和德国之间有单独不讲和条约的束缚,从国际信义上来说不想早于德国来议和,所以我甚至希望德国早日被打败。


当时和木户进行了商谈,秘密地把重臣一个一个召来,就有关前途的看法征求了意见,但没有一个人持有确切的认识。冈田和牧野还算有比较稳妥的意见,但也没有结论。近卫极度悲观,陈述了立即停战讲和的意见。我答称,现在陆海军都在积极准备着冲绳决战,不适宜立即叫停。总之,悲观论和乐观论两极分化。


冈田的意见是,想讲和,但是这个时期很难找到机会,于是只能看局势的发展了。


小矶内阁有三个问题:高松宫以天皇名义参拜伊势神宫;缪斌(译注:汪伪政府官员,私自冒名可代表重庆国民政府访日议和,就此与小矶首相等进行了接触)问题;以及最高幕僚长设置问题。


<注> 天皇和各重臣的个别谈话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2月展开。分别是7日与平沼、9日与广田、14日与近卫、19日与若槻、牧野、23日与冈田、26日与东条进行了谈话。其内容有同席陪同的侍从长藤田尚德(译注)在《侍从长回忆录》中记载发表。

“广田……最后鼓足劲说,绝对不能再和苏联开战,腹背受敌的话就像今天的德国一样,陷入险恶的战局中”,陛下点头表示赞同。

在和近卫谈话时,天皇这样问道:

“参谋总长等人的意见是,即使讲和的话,如果不能取得一次战果很难有进展,近卫怎么考虑?梅津和海军们想诱使敌军到台湾,在那里对美军实施打击……”

近卫答称:

“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当然很好,这一时机究竟会到来吗?而且如果不是最近,而在半年一年后就没意义了。”

东条是坚定的抗战论,他说:

“敌人在开战后就夸口说在四周内能让日本屈服,四年后的今天也才打到硫磺岛。空袭的程度与德国相比,几乎就才刚刚开始……”

 

④ 高松宫以天皇名义的神宫参拜


高松宫有天派人来说,战争困难之时,为了鼓励民心,天皇到伊势神宫去祈愿的话如何。如果安排不了,自己可以“御名代”以天皇名义进行参拜。


他的意思是,最近年轻官吏对待民众态度恶劣,有种官僚作风在毒化蔓延,希望自己以天皇名义到伊势神宫祈愿神灵对这些官吏天降惩罚。


我和木户、松平等商量下来,认为官吏的任命大权归属于我,官吏恶劣我应负有责任,因此我应该向神灵谢罪,而要我祈愿神灵降罪于官吏,道理上说不通。


然而祈祷神灵早日带来和平,但现在国家的困难也是因我有所不德而造成。所以应该祈祷神灵引导国家今后得以重建。我以这样的告文内容请高松宫代我进行参拜。


他好像对此颇为不满,但结果还是按此以代名参拜了伊势神宫。


<注> 高松宫参拜伊势神宫是二十年(1945年)4月9日的事情。这已经是铃木贯太郎内阁了,但向天皇提出参拜的事应该发生在小矶内阁之时。

从《自述录》通篇来看,述及高松宫的事情颇有微妙之处。要说高松宫的话,在十九年(1944年)夏左右开始频频谈及诸如“绝对国防圈已经被打破,自此应该抛弃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需要把重点放在反省战争目的如何导致失败这一问题上来”、“一亿玉碎根本不可能,报纸上尽宣扬着玉碎精神是错误的”,高松宫的这些发言,使得木户对他也非常厌恶。

天皇按其一贯的性格,仍然恪守着按程序办事的准则,只是听取负有责任的政府和军部的意见。正因为此,高松宫虽对此也有理解但痛切的话语令人印象深刻:

“天皇在防空壕中的生活,周围只有皇后陛下和其他女官,皇族都无法接近……我自己今年只拜谒了一次,也没能说什么。不如敞开来谈为好,承蒙陛下明察……”

 

缪斌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小矶身为一国首相,对于来路不明的缪斌这么个人,竟然与其会见商讨日支和平问题。


重光[葵]以前就知道缪斌。缪斌最初和汪共事,后来被汪抛弃,是个不可信的人。当时日本面临危急状态,有如溺水者连救命稻草都想抓取。而作为一国的首相想依靠缪斌之力寻求日支全面和平,也太缺乏见识了。


缪斌乘坐陆军的军机来到日本,难以理解杉山[陆相]为什么会允许这样做。缪斌来日,是由朝日新闻记者田村[真作]推荐、绪方竹虎[国务相]策划的。


他没有蒋介石的授权书,原本只是南京政府(译注:指汪伪政府)让其担任针对重庆的工作而已。他自称可以直接为日本进行联络首先就是不可信的行为,而且要通过一个不持有授权的人来推进一国的政略,即使成功也丧失国际信誉,不成功就更是沦为世人笑柄。


对于此事,木户、梅津、重光、米内、杉山也都反对。我也极力反对,召来小矶告诉他不要和这样的人交往。米内、杉山也对小矶说了相同的意见,所以小矶才下决心断绝了与缪斌的关系。


东久迩宫似乎和这个问题也有关,这是因为绪方等人推荐的缘故吧。据说,木户到东久迩宫那里,表示了极力反对的意见。


<注>号称“与蒋介石政权国防部长何应钦有关系”的缪斌来到东京是二十年(1945年)3月的事情。东久迩宫也和他进行了会谈并支持和平工作。但是天皇始终对其抱有怀疑,这在《木户日记》中也明确记载道:

“小矶首相拜谒时……谈起推进这个工作的事情,这和迄今从其他大臣那里听到的情况大相径庭,天皇觉得不便马上叫停,但告诫说不要过深介入。小矶答称,实在觉得可惜,想再叫来一次,跟他说就此为止吧,如何?”

 

⑥ 最高幕僚设置问题


小矶时代陆海军之间的分歧越发严重,为了一方面加强军队的统制,另一方面尽快促进和平,考虑在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总长之上再设置一人为最高幕僚长。但是海军方面极力反对,因此陆军方面也感到难以实现这个方案,却推说建议幕僚长由海军方面派人。


我认为起用米内的话比较合适,在召见米内时谈及此事。米内说再考虑一下就回去了。之后听说朝香宫把米内叫去,请他一定要设法由海军方面派出人选。


我因为此事一直没有米内的回话,就又召来米内询问,米内从朝香宫的说话方式中感觉到这像是陆军的主意,所以表示反对,再没做考虑,这个案也就不成立了。最后,由总理大臣出席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并统管全局,也算是有个着落。


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大概这也就是安排了一个与人无害的观察家吧。


我考虑的是实施这个方案以促进和平,朝香宫是强硬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的主战派。


<注> 陆海军需要统帅一元化的问题,在东条内阁末期就突显出来。但是由谁来出任最高幕僚长,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一直无法落实。昭和天皇对这个方案显示出兴趣,在《东久迩宫日记》中也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在小矶内阁时再次被提出,海军方面认为“这是陆军想完全把控国家的第一步,籍此机会先抹杀成为障碍的海军”的谋略,因此这一设想遭到米内海相、井上成美次官组合在一起的猛烈反对而落空。

 

⑦ 小矶的辞职


小矶向杉山提出要改正东条的人事关系,但自己想参与作战策划,要替换杉山的陆军大臣职务由自己来兼任,让阿南[惟幾]来担任次官,被杉山断然拒绝,于是提出了辞呈。

 

铃木内阁

 

① 推荐首相的重臣会议


在重臣会议上,东条、广田推荐畑,而平沼、近卫、冈田、若槻推荐铃木[贯太郎],阿部因为任朝鲜总督不在东京。东条担心铃木任首相的话,难以推进和平。但木户事先确认了铃木能接受任命的意向,所以向铃木降旨命其组阁。

铃木却又不想接受了,在我劝说下才受命组阁。


<注> 铃木贯太郎的儿子铃木一回忆道:当天晚上等父亲回来后,“父亲说,在天皇面前自己总是争辩,对于政治完全就是外行,又因为年岁大耳背,如果犯下什么重大过失的话就不好了,于是辞退了。但陛下再次鼓励道,耳背也没关系,干吧。完全不行的事情我也不会做。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大命。”(摘自《铃木贯太郎自传》)

当时,铃木贯太郎七十七岁,天皇四十四岁。

并且,铃木从昭和四年(1929年)到十一年(1936年)作为侍从长在天皇身边侍奉8年。天皇对这位老臣毅然而然的作风是格外喜欢的。战后,天皇曾发自内心地谈到:“铃木和我共尝了艰辛”。

 

② 外务大臣的任命


我想任用重光葵为外相,但不仅重臣们听说外务省方面有反重光葵的气氛,而且铃木就重光葵的事情咨询了小矶,小矶认为缪斌问题中重光葵也负有责任,因此他也反对任用重光葵,于是让东乡[茂德]就任外相。

 

③ 陆军大臣的任命


米内留任海相,陆相任命了阿南。当时在陆军省、参谋本部中都有排斥杉山的倾向,就连贺阳宫、三笠宫也提出更换杉山的意见。三笠宫受参谋本部之托,特意来问我对杉山的看法,我说排斥杉山没有意思。谈起这些,还要回到小矶内阁成立时,为推举陆相,陆军召开的三长官(译注:陆军三长官为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教育总监三人)会议。


梅津推荐了山下[奉文]、阿南两个人,东条担心山下会断然推翻自己的人事安排,反对山下,提出由自己留任。


梅津察觉到东条是前任首相,这会使小矶为难,反对东条留任,又提出以杉山任陆相的建议。


杉山自身并不想担任大臣,但为了让东条退下,也就勉强接受了。这就是当时事情的经过。


因此,我向三笠宫说明了大致情况,认为现在又要杉山退下不太好办。


此外,在三笠宫邸,东久迩宫、贺阳宫、梨本宫、朝香宫五位皇族集结在一起商量排斥杉山的事,还推举梨本宫为代表,他招来莲沼[藩]武官长听取意见。武官长极力反对,称这样的话是殿下的责任了。因此梨本宫拒绝当这个代表,再去三笠宫邸时他不在,就托厚东别当(译注:“别当”略同于皇族管家,是私任或兼任)转告。


木户却说朝香宫从参谋总长梅津那里了解一下总长的意见,梅津做了相应的说明,他也就理解了。


这种排斥杉山的气氛相当浓厚,因此小矶内阁末期,有提议让朝香宫、东久迩宫担任第一总军、第二总军(译注:战争末期日本为了本土防卫,对部队编制进行了改编,设置了两个总军)司令官的建议,梅津设法阻止了,而分别任命杉山、畑担任总军司令官,让阿南接替杉山担任了铃木内阁的陆军大臣。

 

④ 冲绳决战的败因


这是陆海作战不一致的问题。我曾为冲绳感到担忧,因为冲绳本应该用三个师团加以防御。梅津最初考虑两个师团就足够了,后来感觉兵力不足,想再增派一个兵团却为时已晚,因为无法运送增援部队了。


后来进行了所谓特攻作战,但天气恶劣,没有弹药,也没有好的飞机(译注:日本当时山穷水尽,甚至用木板制作的飞机充当“特攻”)。我想即使天气好也不行吧。


这种被称为特攻作战的,实在于情难忍,却又不得已而为之。


海军在莱特湾海战中舰队几乎丧失殆尽,因此把仅存的大和号用在此时,这又在没有飞机护航的情况就出动了,因此也失败了。


陆军想把决战拖延滞后,而海军则为此决战倾巢出动,作战不一致,实在是愚蠢的战法。详细的情况可让作战记录来作说明。我把此看作是最后的决战,这一仗败了,我认为就不得不无条件投降了。


冲绳失败后,海上作战已经无能为力,唯有一线希望我想就是与缅甸作战相呼应攻打云南的话,这对英美来说也可以给予相当大的打击,和梅津商量了,他认为无法持续进行补给而反对。


当时因为贺阳宫是陆军大学校长,我与他也谈了此事,他说或许一个时期还有办法,总之再研究一下。然而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注> 关于特攻,昭和十九年(1944年)10月25日第一次组织了所谓“神风特别攻击队”实施攻击,听了这一报告,天皇上述的话确实反映了他的全部心境。

“中岛中佐登上号令台朗读了这一电文:‘天皇陛下听说神风特别攻击队的奋战,向军令部总长赐语:“竟然不得不这样吗?但是干得好!’”(摘自《昭和史中的天皇》)

 

⑤ 决心讲和


云南作战无望,我已经暗自决定只有请求讲和了。

 

⑥  6月8日的御前会议和X项


6月在临时议会之前的御前会议实际上非同寻常。当时,梅津到满洲出差,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代替了参谋总长出席会议。


根据政府方面的报告,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得出的判断是战争已经无法继续,尽管如此,丰田[副武]军令部总长和参谋次长仍对胜利深信不疑,主张继续战争。


这种对胜利深信不疑的论据和政府方面的报告非常矛盾,结果会议的决定仍然是继续战争。


这个决定实在是个古怪的东西。决定要继续战争,只是表面的,大家脑子里真心考虑的是讲和,其实有X项藏在肚子里。


米内后来向我坦白此事说,铃木也和他商谈过通过苏联进行讲和的X项。


在这次会议上,平沼的态度很狡猾。他曾经还批判过西园寺。而这次会议上却说政府如果决心继续战争的话,那么对于反战的人就要断然加以处罚,却闭口不谈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迎合陆军。


主张继续战争的丰田[副武]也是个无法赞赏的人物,只是逞强,正因为他的存在,陆海军难以取得一致。


他在马里亚纳作战中指挥失败,我曾经要求米内注意,作为司令官战绩不良者不要用以任军令部总长,但米内还是将他推举上来。


米内考虑的是,丰田在年轻军官中有影响,想借助他的力量来压制住年轻军官以争取和平。


军令部总长和次长[大西泷治郎]的人事安排是米内的失败。


梅津在会议后一天从满洲回来了,而根据他的报告,在支那以我全部实力只能与美军八个师团相抗衡,因此美军十个师团登陆的话就毫无胜算了。这是初次听到梅津流露出悲观论调。


<注> 昭和天皇所谓的X项,就是指在铃木首相强烈主张下,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仅六人(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在5月中旬以三天时间召开了绝密会议,通过彻底讨论而决定的秘密国策。这些内容是,①防止苏联参战;②获取苏联善意的中立;③让苏联作为对日有利的中介人来结束战争。以此设立了三个阶段性目标来开展对苏外交。并且参会的六人相互约定不得对任何人泄密。当然这事在当时还未向昭和天皇报告。

 

⑦ 与苏联的交涉


关于国内军需生产的状况,已经贫弱到如下的境况:米内曾派长谷川[清]大将为军需工业视察特使,根据他的视察报告,原来一天可生产五十枚鱼雷的工厂现在只能生产一枚,海军所需的鱼雷一定要保证生产的话,就只有把陆军的工厂全部转用于海军。我感到这样的话已经无法保卫国家了。


这时[东久迩宫]盛厚王来报告了各种具体事情。


这是我至今才听说的海岸各地的防备处于极为恶劣状况的报告,根据这个报告,不仅仅是海岸,就连决战师团的武器也无法充分交付。


据说用敌人扔下的炸弹碎片来制作铁锹,这说明战争已经无法为继了。


木户一一询问了米内、东乡、铃木的意见,据说大家都想谈和,但是谁也不愿主动提出来。


于是我召来了最高指挥会议的成员,要他们迅速推进讲和的步骤。不记得我是不是曾经说了通过苏联来进行和谈。这时,铃木率先试探着提出了通过苏联来斡旋的想法。我认为这是好事,我说从现状看有必要迅速予以推进。


就这样终于明确了讲和的决心,感到松了口气。但是关于讲和的条件却又众说纷纭。


在此前后,铃木曾希望我发诏书来激励国民,由于前述的理由,我断然拒绝了,铃木也感到确实如我所说,就回去了。


<注> 这里在记录格栏外,记有寺崎的个人意见。

“如果发出这个诏书的话,御上的地位就将陷于险境”

在《圣断—天皇和铃木贯太郎》(《文艺春秋》刊行)中记载,天皇是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6月中旬已经完全明确地朝向和平。如天皇自述中所说的那样,他于6月9日听取了梅津初次悲观的报告,12日听取了作为视察官花费三个月进行巡回的长谷川有关军工生产第一线令人绝望的报告,更加上东久迩宫关于不可能进行本土决战的报告,从而了解到大本营是用虚假内容拼凑出强硬的坚持战争的情况。

于是,6月20日天皇对东乡外相说:

“关于战争,根据最近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以及长谷川大将的报告,明显看到支那以及日本本土的作战准备很不充分,因此迅速结束战争才是上策。这样的话可以说也有许多困难,但望采取措施尽快结束战争……”(摘自《时代的一面》)

天皇更接受了铃木、木户的意见,6月22日以非正式恳谈会的形式把战争指导会议的六人召来,在恳谈会上天皇打破常规率先发言,他说:

“6月8日的会议,仍然决定了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方针,但是这里我们不为迄今为止的观念所束缚,关于结束战争也希望迅速具体地进行研究,并为实现它而努力。”

就这样天皇把推进结束战争作为国策,迈出了第一步。

 

讲和之所以选择苏联为中介,因为除此之外的国家都力量微弱,恐怕即使作为中介也会被英美压制仍要求无条件投降,而苏联具有实力,而且也有缔结日苏中立条约的情意,这是选择苏联的两个理由。


然而苏联未必是个有诚意的国家,所以有必要先进行试探。如果苏联能够向我出口石油的话,那么把南库页岛和满洲让与苏联也可以,以这样的内容进行了广田·马利克(译注:Yakov Malik,时任苏联驻日大使)会谈。


但是到了7月上旬,苏联还没有答复。对于这里来说,在波茨坦会议结束前必须把事情确定下来,拖延下去很为难,就此我与铃木进行商谈,中止了广田·马利克会谈,拟直接与苏联进行交涉。关于派谁合适的问题,大致考虑派近卫为宜。而近卫却拒绝了,我就直接找近卫来谈。


记得是7月初召来近卫,告诉他这是个困难的工作但希望他尽力而为。近卫接受了,并表示要尽全力去推进。


铃木听说后感到高兴。依靠近卫,为了与英美讲和请苏联进行斡旋,同时包含了替代“广田·马利克”会谈而派遣友好使节的意义,于是向苏联提出了日本的意愿。苏方告知称波茨坦会议结束后再予以答复。这些情况迫水[久常/内阁书记官长]的笔记[《投降时的真相》]记载得更详细,就由其作说明吧。斯大林在会议结束回国后也没有给予答复,而且更不幸的是苏联也发出了“宣战公告”。这样的话,尽早无条件投降以外再无他途。


空袭日益惨烈,又加上8月6日投放了原子弹,国民陷入困苦之中,苏联也在满洲开战了,于是无论如何都只能接受波茨坦公告了。


<注> 6月22日接受了天皇的强烈意愿,铃木内阁立即以苏联为中介展开了和平工作。起用了外交出身的长老、原首相广田会见苏联驻日大使马利克,提示了日本让步的方案进行交涉,但是马利克只是顾左右而言他,结果7月上旬不得不结束交涉,而决定派遣天皇的特使赴莫斯科直接与苏联进行交涉,于是起用了近卫。

 

⑧ 围绕波茨坦公告的争论


外务大臣认为这个案的话可以接受,陆军认为不能接受,木户则解释认为应该予以接受。


附言一句这时的舆论情况。东大的南原[繁]法学部长和高木八尺一起访问了木户,陈述了无论如何必须进行和谈的意见。


另外,有田八郎向木户提出了直接和英美进行和谈的意见。


木户没有和有田详谈,因此有田又差遣重光到木户那里。


因为木户和重光相互之间有着可以坦诚交换意见的亲密关系,木户把至今为止的经过详细说了,重光也理解而返。其间,有田还向我提出了此时必须讲和的意见书。


就这样,在国民中讲和倾向也逐渐增强。


<注> 昭和二十年(1945年)7月26日发布了要求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译注:此段译文使用的是当时国民政府《波茨坦公告》中文版的相关原文)。

关于是否接受这一公告,当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由南原教授为中心的七位东大教授作出了有关和平的分析和构想,这是个十分出色的文件:终战由天皇的裁断来进行,发布终战诏书,向内外公布这一决定,等等,包括到战败为止的步骤等都作出了极为现实的设想。从《木户日记》中得知,南原、高木两位教授从3月开始不时访问木户,有些内容甚至到达天皇处,这是令人吃惊的事实。七位教授相互誓约将一切都葬于秘密之中,所以至今这些内容的全貌还无从知晓……。

另外,有田的日期为二十年(1945年)7月9日的意见书通过木户以“上奏”形式呈递给了天皇。

“陛下以英明之资质立于国家危局,冀盼通观战争之趋向,以英断拯救皇国于危难……”

迄今的定说是这一奏折被木户扣下了,其实呈递给了天皇,这是新事实。

 

⑨ 8月9日深夜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政府也越来越倾向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9日举行了阁僚会议。


于是又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海军省和外务省的解释相同,但陆军省、参谋本部以及军令部和外务省的意见相左。


领土将被削减的问题,虽然是强硬派也没太在意这一问题。成为问题的是国体维持、战争罪犯处罚、解除武装及保障占领这四点。对于战争罪犯和解除武装,这些与军人相关,他们感到与己不利。阁僚会议和最高指导会议都形成两分局面。


会议一直持续到翌日凌晨2点多,仍然难以取得一致。


铃木下了决心,在会议上向我提出,希望我对这两种意见作出裁夺。


出席会议除了铃木总理以外,有平沼、米内、阿南、东乡、梅津、丰田六人。

最后对于附上维持国体的条件,才得到全体一致同意。但是阿南、丰田、梅津三人主张,对于执行占领保障、解除武装、战犯处罚这三项要有我方自行处理的条件再行交涉。于是围绕战争现阶段还有无交涉余地又产生了争论,铃木、平沼、米内、东乡四人对此认为已再无交涉的余地可言。


我认为已不可再继续战争。从参谋总长那里听说,犬吠岬(译注:千叶东北部突出部)和九十九里海岸(译注:千叶东部宽阔海滩)的防备尚未完成,又听陆军大臣说,关东地方的决战师团9月还进驻不了,装备也未能全部交付等等,就这样的状况如何保卫帝都,我实在不能理解。


我说,我赞成外务大臣的意见[即接受波茨坦公告]。


外务省的原案中对“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按照平沼的意见修改了,结果这在以后反而成为非常麻烦的问题。但总而言之,会议根据我的裁决,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并通过瑞士、瑞典发出了接受公告的电文。


战争结束后,从原侍从武官坪岛[文雄]那里听说,就连应该防御准备做得最好的鹿儿岛半岛的部队都没有反坦克炮,士兵每天尽被役使挖沟堑,甚至都没有充分的训练。


听说这些,我感到自己的预估并没错。


当时我的决心,第一,如此以往日本民族将被毁灭,我无法保护我的子民。


第二,维护国体的大事,我和木户意见相同,而敌人如果从伊势湾附近登陆的话,伊势、热田两座神宫将立即被敌人占据,没有余地来迁出神器(译注:日本神话中传说天皇代代相传的有三种神器,分别是镜、玉、剑),也看不到有办法对此加以保护,这样就难以维护国体,因此这种时刻,我认为即使我自身付出牺牲也必须讲和。


<注>这里叙述的就是8月9日的第一次“圣断”。而向联军通告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外务大臣的原案提出时,平沼枢密院议长对用语表示反对。原案是,对于波茨坦公告,“条件中不包含日本天皇在国法上地位的变动,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对此,平沼认为,“天皇的统治大权不是根据国法而产生,天皇统治之本身不是由宪法来规定的内容,而是与国家成立之同时本应具有之意的神圣大权。因此,应该改为‘在不包含要求改变天皇的国家统治大权这一理解的基础上’”,在其强烈要求下结果按此修改了文稿。

天皇自述发言中“在以后反而成为了非常麻烦的问题”,因为联合国军方面的答复中有“天皇及日本政府将 subject to联合国军司令官”这一有名的用语。陆军将其翻译成为“隶属于”,与外务省精心翻译成的“置于○○○限制之下” 激烈相对峙,于是重新造成了混乱,结果如众所周知的那样终战又被推迟。

另外为了维护国体必须确保三种神器这一天皇的考虑,在昭和二十年夏,他就不时对侧近的人有所流露。比如,7月25日,关于伊势神宫在前一天受到轰炸,天皇曾说:

“如果本土决战的话,敌人在东京派出空降部队,大本营的人都可能成为俘虏。那么,可以预想从皇祖皇宗那里传承的三种神器也将被夺去,这样皇室和国体都不可能得到维持,不如采取唯一的选择忍辱负重进行讲和吧。”

7月31日,天皇还说道:

“伊势和热田的神器,还是转移到身边由我来守护为好……万一之时,我不得不守护着它并与之共命运。”

 

⑩ 8月10日的重臣会议


10日召来了重臣听取意见。近卫、平沼、冈田、广田四人的意见是,无条件投降已经是不得已的事情了,东条、小矶二人则表示圣断已定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但心里想的却是继续战争而抱有不满。

 

⑪ 12日的皇族会议


12日我召集皇族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大致上得到赞同。作为最强硬派的朝香宫问,同意讲和,但是国体不能维持的话,还继续战争吗?我回答称那是当然。


贺阳宫、东久迩宫、久迩宫一贯地只是弱弱地提出些意见。贺阳宫就如反对松平恒雄或推举白鸟敏夫呀德富猪一郎时那样,言不由衷地说些不同的意见。


秩父宫曾主张日德同盟,但之后患病了,因此不知他的意见如何。


高松宫总是不太赞成当局的意见,常被周围的同辈或者经常接触的人的意见所左右,日德同盟以来,他一边讴歌战争,一边又在东条内阁时主张回避战争,之后他倾向于海军的意见,开战后是悲观论者,对陆军抱有强烈的反感。


东久迩宫和朝香宫尽管是兄弟,但始终意见相左。


这个集会在用完茶点后散会了。


<注>关于12日的皇族会议,至今只有《东久迩宫日记》这一唯一的资料记载:“希望皇族为了达成和平的目的而同心协力。对此,最年长的梨本宫作为皇族的代表发言:我们一起齐心协力辅翼圣旨”,更详细的内容不得而知了。这次天皇自述中,谈到天皇对朝香宫“还继续战争吗”的答复的话,这公开了不曾想到的内情。

 

⑫ 8月14日御前会议之前后


关于接受波茨坦公告,在9日会议上根据平沼的意见修改成“天皇的国家统治大权”云云,而美国对这意思不理解,答复称,联合国的立场已如公告所示。如果按照外务省原因[疑为“案”之误],可以说是无条件的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但因为这样的修改,联合国对于我方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答复延迟了,在等待答复的数日间,各种议论纷起。


丰田军令部总长、梅津参谋总长、阿南陆军大臣三人认为这样的话国体难以维护,东乡外相则认为是能够的。铃木总理和枢密院议长平沼会谈的结果,使得他心情有所动摇也担心国体能否维持了。因此我让东乡和铃木谈谈,使铃木能够坚定想法。


事态如此,阁僚会议和最高战争指导会议都出现了意见对立,安部[实际为安倍源基]内相、阿南陆相、松阪[广政]法相等六人对能否维持国体持有怀疑。


阿南代表陆军和木户发生了激辩。按照田中隆吉的笔记称,阿南没到我这里来,但事实上是间接地通过木户来哀怨恳求,而议论的结果则南辕北辙。


东条也到木户处来进行议论,称说如此下去,要让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队来保卫天皇,据说木户答称,这样的话,结果不就是全部玉碎吗?


话题回到之前,在9日的御前会议上,我赞成了外务大臣案,但在下决心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之前,曾通过木户向平沼和近卫说明了我的决心。


<注>看天皇自述中不断出现的就是木户幸一。但是,天皇没有对木户作出评价,不仅如此,天皇在评论他人时却不断出现有关木户的情况。这个木户内大臣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在东京审判中,追究木户责任的康明斯·卡尔(译注:Arthur StrettellComyns Carr,东京审判时的英方检察官)在最终辩论中的论断值得注意:

“1939年4月12日,有记录表明,木户对原田就三国同盟问题说:

“现今的天皇圣上是科学家,而且极其爱好和平,又是自由主义者。正因为此,如果圣意(注:反对同盟的意思)不改变的话,天皇和陆军以及右翼团体之间将产生深刻的裂痕。

“由此可见,木户自身把指导天皇对陆军和右翼采取更为同情的倾向视为自己的使命。”

卡尔检察官依此强烈指责木户了解天皇的性格并恶意地利用这些将日本引向战争。

但是,木户在东京审判中毫无疑问是为证明天皇无罪而竭尽全力的忠臣。为了证明“天皇和自己都没有好战态度”,他向检方提交了《木户日记》。结果,把其他被告想隐瞒的过去暴露出来了。

 

就在意见分裂之时,美国飞机开始撒放传单,这是让一般民众知道日本正在申请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传单。


这些传单到了军队手中,必然会招致哗变。


因此,我决心放下一切也要把御前会议的决定尽早加以实施,于是在14日上午8点半左右召来了铃木总理,命其召开紧急会议。陆军称下午1点为好,海军则没提明确的时间,但已经时不我待,我想此时还是由这里指定时间召集开会为好,于是将会议定为10点,但因各种原因最后是在11点正式开会。


根据陆海军的意见,在开会之前希望我会见一下元帅,因此除去皇族,我将永野、杉山、畑三元帅召来听取意见,三人都以各种理由来主张继续战争。


我告诉他们,现在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话,日本曾经的申请又被否定,这不是有违国际信义吗,谈话中会议时间到了,于是和他们告辞。


上午11点,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阁僚会议合并的御前会议,我在这会议上交代了我最后的意见,这个会议的情况迫水笔记中有记载。


我在14日晚9点过后,因为签署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诏书,以为这样一切都已敲定,不料陆军省大概觉得没有公开广播就无效,于是使出手段想阻碍广播播放。


荒畑军事课长强迫近卫师团长发出伪令出动部队,森[赳]师团长不愧是个优秀的军人,因为进行抵制而遭杀害,于是以师团参谋长和荒畑的名发出了伪令。


宫内省的电话线也被切断了,御书房的周围已经被士兵包围。幸好我所在的居所士兵好像不知道,因为防备空袭铁门也锁闭着。


听说这一骚动,田中静一[实际为田中静壹](译注:最终军阶为大将,曾转战中国和菲律宾等地,终战时任东部军管区司令官,平定了8月14日晚的“宫城事件”后,8月24日再次镇压了川口放送的反乱事件,随后于当晚自杀)军司令官派兵压制了这些士兵,事件得以平息。


铃木、平沼的私宅都被放火烧了,平沼对陆军总是美言奉承,却仍然遭到攻击,真是不可思议。


应该说他最终就是个骑墙派人物。


<注> 8月14日上午11点的御前会议是根据天皇的强烈意愿以“天皇命令”的形式召开的,这是天皇在自述中公开的事实。根据明治宪法的规定,宣战或者讲和是天皇的大权。天皇叙述了自己行使天皇大权尽快终战的紧迫状况。

这里更揭示了令人震惊的事实,即杀害近卫师团长森赳,发出伪令占领皇宫,想夺取“玉音盘”以阻止终战,这是为人们所知的事情。但是,天皇的记忆是近卫师团参谋长(水谷一生大佐)和荒畑军事课长(实际为荒尾兴功大佐)联名发出的伪令,这是很重要的内容。如果这是事实的话,终战史将有必要重新予以查实。因为荒尾军事课长是阿南陆相最为信任的,也是直到终战为止参与策划陆军政略战略的中心人物。并且,这一事件将不只是少数年轻军人的“仲夏之梦”的叛乱,而只能考虑是陆军中枢部门也参与的叛乱。

 

结论

 

开战时我裁可了东条内阁的决定,是在宪政下作为立宪君主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裁可符合自己意愿的,不裁可自己所不愿接受的,那么这无异于专制君主了。


尽管如此,终战时情况完全不同,朝廷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铃木总理请我就对立的意见加以裁断。


因此,我为了国家和民族,依据我所相信的正确方向,对事情做出了裁夺。


现在回忆起来,我最初的考虑是正确的。即便终战时陆海军的兵力已经极度疲弱时,对于无条件投降仍然发生了类似政变的事件,而对于开战的阁僚会议决定,如果我采用否决权的话,究竟会怎样呢?


一边拥有多年磨练锻造出来的陆海军精锐之师,关键时刻又压制其奋起的话,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石油断绝,舰队无法开动,生产人造石油来补给的话,几乎要牺牲日本的全部产业,于是只有亡国。彼时强行制止的话是亡国,而此时做出的决断,就是无条件投降。


在开战当时对日本将来的预测如上所述,我如果对开战予以否决,国内肯定发生大乱,我周围值得信赖的人都将被杀,我的生命也难以保障,即便如此,我想,结果将是更加狂暴的战争,比这次战争还要惨烈数倍,甚至造成难于以终战来收拾的局面,最终日本就亡国了吧。


系列文章:

昭和天皇自述录(一)

昭和天皇自述录(二)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系列连载前一篇:昭和天皇自述录(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